研究人员发现了经典的克拉尼模式的反例

时间:2022-12-03 12:46:40 | 浏览:1162

1787年,“声学之父”Ernst Chladni做过一个实验,他在一个小提琴上安放一块较宽的金属薄片,在上面均匀地撒上沙子。然后开始用琴弓拉小提琴,结果这些细沙自动排列成不同的美丽图案,并随着琴弦拉出的曲调不同和频率的不断增加,图案也不断

1787年,“声学之父”Ernst Chladni做过一个实验,他在一个小提琴上安放一块较宽的金属薄片,在上面均匀地撒上沙子。然后开始用琴弓拉小提琴,结果这些细沙自动排列成不同的美丽图案,并随着琴弦拉出的曲调不同和频率的不断增加,图案也不断变幻和越趋复杂——这就是著名的克拉尼Chladni图形。核心模式是较重的颗粒远离彼此,较轻的颗粒接近彼此。

最新研究或许颠覆了固有的观点——这些观点已经存在了200多年。此外,还可能开辟了工业和医药制造业中操纵微粒的新技术。

芬兰阿尔托大学的科学家发现,如果在水下进行克拉尼板实验时,较重的颗粒会趋近运动幅度最大的位置——被称为波腹。他们为此发明了一个术语来描述该现象——“逆克拉尼模式”。

“这是令人惊讶的结果,与普遍的观念相矛盾。”研究人员Quan Zhou说。

在实验中,Zhou和同事把直径小于1毫米的玻璃珠铺在压电换能器的浸没硅板上。然后以各种频率振动硅板,在水面上制造出波浪。

那么为什么效果与预期相反呢?

19世纪早期,迈克尔·法拉第为克拉尼图案给出了解释,认为重粒子会移动到节点线,即振动最小的点,此时同样的力将无法再使它们随着薄板振动。

新实验背后的研究人员认为,水中的波浪、重力压力和流体阻力会阻碍颗粒的跳跃。团队甚至利用他们的理论开发出了一套计算机算法,可以调整薄板振动的频率,以控制玻璃珠的移动方向——实际效果就是绘制出颗粒的实时路线。

“我们几乎可以在任何频率下移动颗粒,而且无需依赖板块的共振频率,”Zhou说,“这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控制自由度。”

例如,研究人员成功地将单个颗粒引导通过迷宫,并可以仅仅通过播放声音来合并和分离一堆颗粒。

如果该技术可以将应用到更小的对象上,那么就可以生物和医学工业中的很多领域里大显身手——将微小物体(甚至是活细胞)靶向目标。

“药物研究和微系统组装的许多流程都需精细地移动和操纵小颗粒,只使用一台执行器就可以完成所有这些不同的操作,我们正在开辟新的微粒处理技术之路。此外,该方法可以促动未来的微型工厂系统——建立在一小块微硅板上的工厂。”

该研究发表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

本文译自 sciencealert,由译者 majer 基于创作共用协议(BY-NC)发布。

相关资讯

友情链接

SEO域名抢注宝宝起名网妈妈知道币圈金毛寻回犬资讯网永久公路车台湾岛旅游网孕婴世界母婴来宾新闻资讯网南方基金资讯网生肖鸡运势网新生儿起名网普法网李宁股票资讯网刘姓男孩名字大全河源新闻资讯网广东茶楼论坛今日芜湖翻译在线网站
斯洛文尼亚旅游网-提供欧洲斯洛文尼亚十大旅游景点、斯洛文尼亚旅游景点排行布莱德湖、阿尔卑斯牧场、卢布尔雅那中央市场、斯科契扬溶洞、蒂沃利城市公园、普列舍伦广场、普利雅玛城堡、斯洛文尼亚景点介绍包括景点地址、景点门票、景点点评等、推荐斯洛文尼亚最值得去的热门旅游景点。
斯洛文尼亚旅游网 daimimi.cn ©2022-2028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