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易

欧易(OKX)

国内用户最喜爱的合约交易所

火币

火币(HTX )

全球知名的比特币交易所

币安

币安(Binance)

全球用户最多的交易所

走进巴尔干(5)—魔幻般的地下世界「斯洛文尼亚」

2022-12-03 14:27:25 947

摘要:文图||老理行我曾经去过国内许多著名的溶洞:湖南张家界黄龙洞、辽宁本溪水洞、重庆武隆芙蓉洞和丰都雪玉洞、广西桂林七星岩和芦笛岩、贵州织金洞和安顺龙宫,等等,这些溶洞千姿百态,各具特色,如果要用两个字来形容,那就是“梦幻”。而当我游览了欧洲最...


文图||老理行


我曾经去过国内许多著名的溶洞:湖南张家界黄龙洞、辽宁本溪水洞、重庆武隆芙蓉洞和丰都雪玉洞、广西桂林七星岩和芦笛岩、贵州织金洞和安顺龙宫,等等,这些溶洞千姿百态,各具特色,如果要用两个字来形容,那就是“梦幻”。

而当我游览了欧洲最大的“典型喀斯特”溶洞---距离斯洛文尼亚首都西南约54公里的波斯托伊纳溶洞之后,如果同样要用两字来形容,那就是“魔幻”。


我从来没有见过哪一个溶洞像波斯托伊纳溶洞那样:曲折幽深,高大宏阔,洞内套洞,奇幻莫测。让人在惊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多的疑惑和联想。

而这种惊叹从进洞的第一时间就开始了,直至观赏活动结束,伴随着整个洞内游览的全过程。

可以讲,洞内是三步一景,五步一奇,令人目不暇接,精神亢奋。所以,它在欧洲有“溶洞女王”之称也就十分自然,不足为奇。


这亿万年才形成的地质奇观以及独特的洞内胜景,吸引了世界各地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在过去近200年里,洞内已接待参观者达3500多万人次,特别是近几十年,每年的访问量均保持在50-60万人次。而且,到访的游人中不乏历史名人,从国王、皇后到政治家、艺术家都曾经慕名而来,茜茜公主也曾到过此地。

据说,奥匈帝国皇帝佛朗茨一世曾于1818年来此游览,他是最早欣赏波斯托伊纳溶洞盛景的欧洲重量级政治人物,也正是他的光临,才使波斯托伊纳溶洞名扬天下,从而也才成就了今天旅游胜地的美名。


斯洛文尼亚是个弹丸之国,国土面积仅有两万多平方公里,人口也只有两百多万。但上帝似乎特别垂青于这个欧洲小国,在赐予它地面青山绿水的同时,在地下又划给了它大片的疆土。所以斯洛文尼亚地下溶洞资源非常丰富,全国共有11000多个历经数百万年才形成的喀斯特溶洞,同时还有喀斯特温泉和间歇泉、时令湖、落水洞和溶沟、原始喀斯特灰岩盆地以及表面干燥的灰岩坑。因此有人开玩笑地说,若测量斯洛文尼亚奇妙的地下世界,那么它的疆域至少会增加一倍。难怪这里会成为“喀斯特地貌”这一专业名词的起源地。

由此看来,将斯洛文尼亚称之为“溶洞之国”一点也不过分,欧洲最大的溶洞落户在这块土地上也就在情理之中。


看了以上的背景介绍,我想,各位可能多多少少会对波斯托伊纳溶洞有所期待。那就闲话少说,还是请诸位随着我的相机镜头,去慢慢感受一下波斯托伊纳溶洞内那奇幻的景象吧---尽管这与现场感受有天壤之别。



走进溶洞,首先看到的是铁轨和小火车。这是一条修建于1872年、也是世界上第一条建于溶洞内的的观光铁路。按照洞内的参观流程,我们先要乘坐已经运行了140多年的小火车,前往两公里外的核心景区,然后下车步行1.7公里,边走边欣赏溶洞最精华的部分,最后再乘火车返回出洞口。这种不同于以往的溶洞参观流程,一开始就将我的胃口吊得高高的。

随着火车在隧道长廊里快速移动,让人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们挤压过来,要是把头稍微抬高一点,可能会碰伤额角,所以,我不时地低头避让(其实完全是心理作用,实际上根本碰不到)。洞内光线忽明忽暗,景物时隐时现,给人以神秘莫测之感。在火车十来分钟的运行中,沿途有无数个颜色多样、形态各异的钟乳石和石笋从眼前闪过,冲击着视觉神经,不时地激起车内一片惊叫声。第一次坐着火车游溶洞,新鲜刺激自不必说,而且这种游法在世界上恐怕也是独一无二的。


洞内竟然有一座俄国桥横跨河上。这是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奥匈帝国俘虏的俄国士兵修建的。这里也是溶洞最宽阔的地方。

据介绍,整个溶洞全长24千米(有的说27),洞深115米,最低处至最高处垂直距离约67米,目前已经开发游览的空间可达190万立方米。这么奇伟的山洞长廊和如此壮观的地下宫殿,如果不借助铁路这个交通工具,许多动人心魄的地下奇观,很可能将永远地“养在深闺人未识”,无缘与世人见面。


需要漫步游览的这一部分洞内景观,主要由四处大的岩洞组成,人们根据其各自不同的形貌特征,分别以“辉煌厅、帷幔厅、水晶厅和音乐厅”命名。它们或宏伟壮观,或婀娜多姿,或晶莹剔透,或高大巍峨,都以自己个性鲜明、无与伦比的美感,让游人大开眼界,大饱眼福,获得极大的精神满足。

刚进入溶洞时,乍一看,似曾相识,好像与国内见到的溶洞大同小异:都是由大大小小、奇形怪状的钟乳石和石笋构成的五彩斑斓的地下世界。然而,当你经过一个半小时游览之后,还是被它有太多的与众不同而征服。这其中包括自然和人工两个方面。


与国内许多溶洞形成最直观、最鲜明对比的,是洞内的用光十分简单,虽说这里的溶洞在1884年就用电灯替换了原先的蜡烛、火把和油灯照明,但一百多年来,洞内的照明灯光几乎没有什么变化,就是最接近自然的白色和黄色两种光线。没有国内溶洞那种五彩缤纷的灯光渲染。而且,溶洞内的灯光,只有在游人经过时才打开,等游人走过,立即将灯关闭。同时,洞内不允许使用闪光灯拍照。他们认为,尽可能地减少人为光线的照射,才有利于保护洞穴内的地貌和小动物。其环境保护意识之强烈、措施之到位由此可见一斑。


在洞内四处主要岩洞中,尤以冠名为“音乐厅”的洞穴景色为胜,它是一个面积约3000平方米的大洞,形似一座巍峨的宫殿。极好的音响效果,使之成为岩洞音乐会的最佳举办地。游人运气好的话,可以在这里欣赏到世界上最为独特的音乐盛典。

据科学考证,波斯托伊纳溶洞是因比佛卡河的潜流历经几百万年溶蚀石灰岩地层而形成的。目前,比佛卡河水还在溶洞地下流动。地球上有关喀斯特地貌的最早提出,与17世纪对此洞的研究密切相关,所以波斯托伊纳溶洞有着“喀斯特地貌探索与发现的摇篮”之说。不仅如此,波斯托伊纳溶洞还有另一个著名的称谓,即:洞穴生物学的摇篮。

在波斯托伊纳溶洞内,目前发现的洞穴生物已超过150多种,其中最负盛名的是一种被称作“洞螈”的两栖小动物,也被称作“小龙”,或“人鱼”。因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称它为“远古生命的残骸”而闻名于世。


洞螈形体细长纤巧,全身无鳞,呈灰色或粉红色,长有四肢,与国内“娃娃鱼(大鲵)”极为相像。它对灯光很敏感,习惯于黑暗中的生活。洞螈的眼睛形同虚设,几乎看不见任何东西,但听觉和嗅觉却异常灵敏。它的寿命一般在百年以上---如果生存环境没有改变的话。据说,它不吃任何食物也能存活10年以上。由于洞内禁止对此动物进行拍照,所以,只能发一张网络照片。


洞内最引人注目的景观,是石柱和宝石,也称“情人石”。真是不可思议,相距如此之近的两根石柱,形状和颜色却大相径庭:一个风姿绰约,雪白如玉,犹如亭亭玉立的妙龄女郎。另一个则身躯伟岸,古铜肤色,恰似相貌堂堂的“康巴汉子”,一阴一阳,一柔一刚,简直就是天设地造的一对恋人。这是喀斯特地貌中最为浪漫的爱情故事,是波斯托伊纳溶洞最为经典的标志和象征。


五掌石,多么像人的一只巨手,由纯石灰岩构成,闪烁着水晶般白色的光芒,它仍“活着”,大自然还没有完成对它的塑造。洞内类似的杰作还有许多:有的像巨大的莲花,冰晶玉洁;有的似圣诞老人,笑容可掬;有的如擎天一柱,直冲云霄。如此众多的地下奇观,都是大自然在一团漆黑的世界中日积月累、锲而不舍地创造的,而且,这种创造还在继续。不由得让人对大自然心生敬仰和崇拜。


最后以与美女合影留念让溶洞之旅圆满收官。这是此次溶洞观光的一大亮点。也是旅游“三美”之一的“赏美女”的一次成功实践,哈哈!


(整理于2017年6月,修改于2022年7月)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文章皆是来自互联网,如内容侵权可以联系我们( 微信:bisheco )删除!
友情链接
币圈社群欧易官网